诸侯快讯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诸侯快讯官网


诸侯快讯导航(原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成立于2001年,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为全日制普通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2011年增列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2016年获批为重庆市第二批整体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高校。2020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非营利性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2021年获批为重庆市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办学目标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做产教融合先锋,建新型财经名校”的办学愿景,遵循“夯实基础、以人为本,融合产教、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践行“明德、健体、博学、笃行”校训,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和产教融合鲜明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而努力。

办学特色

在25年的办学中,学校积淀形成了新财经集聚发展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两大特色。

新财经特色:在传统优势学科领域重点打造以金融金融学、经济学为引领的数字经济与金融专业群,以智能会计为支撑的智能会计与审计专业群、以国际供应链为抓手的智慧物流与商贸专业群;在新工科领域加快构建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的软件工程与信创专业群和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专业群,积极培育以会展和新媒体融合的文化创意与传媒专业群、以健康服务与管理为支撑的智慧康养与管理专业群,通过相关专业调整、优化与升级,面向现代服务业、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信息服务业、大健康产业、元宇宙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七大特色专业群,为重庆深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产教融合特色:学校充分利用体制机制的灵活性,探索出校企共建“教学项目、订单班、专业、产业学院和产业园”等合作办学新机制,形成“五维递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学校将强力推进校地合作,实现学校与区域发展的深度融合,继续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组织结构

学校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现设有党政办公室(理事会办公室、园区管理办公室)、党群工作部(党委统战部/纪检监察办公室/工会)、党委宣传部(党委网络工作部)、组织人事部(党委教师工作部)、学工部(学生处、团委、保卫处)、教务处(图书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实验实训中心)、科技信息处、产教融合处(继续教育学院)、国际交流中心、招生就业处、评建办公室(发展规划处)、财务处、后勤处、基建处、审计处等15个职能部门和会计学院、金融学院、经济学院、新媒体艺术学院、物流工程学院(国际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软件学院、讯飞人工智能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0个教学单位。

学科与专业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8000余人,有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和艺术学5个学科门类,有重庆市高等学校“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金融学科。“十四五”期间,学校全力打造1+2+2重点学科体系,支撑应用型学科生态体系建设。学校开设有44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含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其中金融学和会计学2个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金融学、会计学、经济学、物流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软件工程、土地资源管理7个专业是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项目;经济学、金融学、物流管理、会计学和软件工程5个专业是重庆市特色专业;金融学学科专业群(包含金融学、经济学、信用管理、保险学、投资学)是重庆市特色学科专业群;数字金融专业群(包含金融学、金融科技、会计学、软件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数字经济、信用管理、保险学)是学校牵头,与重庆邮电大学、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共建的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特色优势专业群;元宇宙数字内容生产专业群(包含数字媒体艺术、网络与新媒体)是与重庆工程学院共建的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特色优势专业群。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50余人,专任教师中硕士及以上学历740余人,占总数87%以上;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350余人,占总数的41%以上。学校长期聘请其他高校知名学者、行业企业专家为学生开展学术讲座和实践教学指导。

学校柔性引进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巴渝学者特聘教授等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20余人;自主培养重庆英才名家名师、巴渝学者青年学者、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重庆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高端会计人才等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20余人;1人获评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2人获评重庆市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1人获评重庆市优秀辅导员;2人获评重庆市优秀教师。

教学科研

近年来,学校共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是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新金融智慧学习工厂(2020)”项目首批试点院校之一;12名专家学者入选重庆市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首届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名单,涵盖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专业设置与建设等9个专业委员会;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3项、重庆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试点项目8项、重庆市教委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研究课题1项,重庆市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35项(其中“本科教学成果培育揭榜挂帅”专项项目2项、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22项);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37门、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3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0个、“课程思政”教学名师2名;获批重庆市虚拟教研室1个,建有校级教学团队19个;出版校本教材41部。2016年11月,学校获批为重庆市第二批整体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高校(渝教计发﹝2016﹞12号)。

学校获批重庆市自科重点实验室1个(信息技术类)、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1个、重庆市生态环境局重点实验室1个、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重庆市人工智能科普基地1个、重庆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研究团队1个、重庆市高校科技创新研究群体1个,重庆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1个,与大型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5个;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全国教科规划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5项、教育部辅导员专项1项;省部级项目400余项;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300余项,科研经费达28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其中全球高被引论文2篇;出版学术专著60余部;授权专利30余项;授权软件著作权60余项;近20项决策建议获得省部级领导批示。

创新创业

学校把产业需求侧对人才支撑、技术支撑、文化支撑和思想支撑的需求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着力点,打造系统化、全过程、进阶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实践训练体系。建有“四平台两基地一中心”的特色众创空间孵化基地,开放了共享、共治、互助的学生创新创业一站式综合科创服务平台。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中,学校成为重庆市教委和重庆市科技局“众创空间”的双授牌单位、中国高校众创空间联盟首批会员单位。累计入驻学生团队项目63个,师生共创项目42个,参与学生9000余人,目前已孵化公司40家,并打造了多项具有地区影响力、社会服务性的校政合作社会治理典型项目、技术振农典型项目、前沿探索典型项目、乡村振兴项目,其中社会治理典型项目已为34所学校提供专业服务,获得多位政府部门领导认可及16所高校推荐,受到学习强国、新华网、人民网等媒体报道250余次。

近年来,学校在创新创业相关赛事中获得市级及以上奖项238项,其中包括第八届、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市级金奖;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市级银奖;第十二届、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铜奖;第四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三等奖、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全国一等奖、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市级特等奖等。

产教融合

学校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直通国际物流和信永中和会计事务所等百余家企业,重庆市多个区县相关政府部门,重庆市进出口商会、重庆市会计师协会和重庆市信用建设促进会等多个行业协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多所高校在渝校友会等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体制机制的灵活性,探索校企共建“教学项目、订单班、专业、产业学院和产业园”等合作办学新机制,形成“五维递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分别与企业合作开办了开源会计卓越人才班、跨境电商人才孵化班、直通英才班、信永中和审计卓越人才班、德勤班、融创物业管理定向班、华宇菁英班等多种订单班。

在校企共建专业基础上,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先后建立讯飞人工智能学院、中软国际大数据现代产业学院2个产业学院;通过新工科的建设赋能传统商科的改造升级,先后建立中新金融科技现代产业学院(首批市级示范性产业学院)、中新国际贸易与供应链产业学院(中新互联互通重点项目、第二批市级示范性产业学院)和用友新道智能会计产业学院(全市首个智能会计产业学院)3个现代产业学院,努力打造重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标杆,力争实现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的新突破;充分融合新加坡在金融、现代物流等领域的资源,发挥好科大讯飞、用友新道等世界100强企业的引领作用,面向重庆对大数据智能化、数字经济和新金融、智能会计、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等领域的需求,培养大批适应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特别发挥举办方旗下新鸥鹏科教城的资源优势建设产教融合实验园,加速优质企业链在产业园的有效集聚,实现了从基地在外到基地自建、从校企隔离到引企入校、引园入校的根本性转变。

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坚持植根重庆、服务西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开放办学思路,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先后与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捷克、澳大利亚、韩国、俄罗斯、马来西亚、泰国、马里、贝宁、新西兰和西班牙等17个国家的3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开设直通西班牙公立大学本硕连读项目、法国高商精英本硕连读项目及多个海外知名高校的研习、实习及交换生项目。此外,学校还开设国际注册会计师(ACCA)、特许金融分析师(CFA)以及注册管理会计师(CMA)3个财经类国际项目班。

2023年5月,学校与西班牙拉科鲁尼亚大学合作举办工业工程本科教育项目获教育部批准,是首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成为学校国际化办学的里程碑。

党建团建

学校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将党建与师德师风、思政课程建设、课程思政改革以及全员育人相融合。学校党委于2012年获评重庆市委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二级党组织于2021年、2023年、2025年获得“重庆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学校全面落实“”大思政课”建设要求,思政课教学改革获《中国教育报》《重庆日报》专版报道和市领导批示,入选重庆市“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一流本科课程、重庆市“”红岩思政育人品牌建设”典型案例。2020年被重庆市教委评为重庆市巴南区和大渡口区高校思政课手拉手共建组长单位。

学校立足建立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建带团建作用。先后获批全国党建“双创”样板支部2个,重庆市党建“双创”样板支部2个,标杆院系1个;入选重庆市教工党支部“双带头人”“强国行”专项行动2项。同时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活力团支部”;校团委获评“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重庆市五四红旗团委”并连续五年获评重庆市共青团工作目标考核“特等”。

人才培养

学校累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5万余人。近三年,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等各类重大赛事中获全国奖项320余项。

部分毕业生签约各大银行、证券公司、党政机关、重庆市进出口商会等机关事业单位及中国民航网络、顺丰、京东、德勤、中软国际、腾讯、新希望、上海博华、巨能建设、宗申、龙湖、传音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此外,部分毕业生成功考取了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美国西北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生。

信息化建设

学校积极响应数字重庆建设号召,大力发展信息化与智慧校园建设,校园网已实现双线路万兆骨干、千兆到桌面终端,并全面支持IPv6访问;有线网络信息点达1.8万个,无线网络信号在重点区域实现全覆盖;校园网分别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教育网连接,出口带宽总量达20Gbps。

建成由统一身份认证及访问控制、一站式业务服务门户与办事大厅、主数据仓库与数据中心构成的智慧校园平台,并在此基础上集成应用了各类业务信息系统;着力实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积极推进“AI+教育”,率先本地化部署DeepSeek大模型平台,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建成由学堂云网络教学平台、雨课堂智慧课堂系统、教管一体化平台、智慧录播教室组成的智慧教学平台项目,实现了极大区别于传统教学组织形态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

学校先后获评“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重庆市首批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多次承办各类教育信息化研讨会及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会。

实验实训

学校现有各类实践场所170余个。其中,校外实习实践基地130个,建有一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管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包括数量经济分析实验室、企业经营与财务决策在线博弈实训室、社会经济调查分析实验室、物流综合实训室、国土房产信息管理综合实验室、新媒体艺术综合实训室、土地测绘实训室、国际贸易实验室、数字媒体艺术绘画工作室、工科综合实验室、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智慧实验室、审计综合实验室、财税一体化实验室等实验实训室20余个;依托中新金融科技现代产业学院,打造了金融科技融媒体中心、区块链金融教学实验室、大数据金融教学实验室、智能金融教学实验室、金融科技实训营和数字营销实训营等交叉学科实验实训室;依托用友新道智能会计产业学院,打造了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产教融合虚实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智能会计与大数据产教融合虚实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另有计算机公共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讯飞工程中心项目实训室、数字化创新实验室等学科专业实验实训室等10余个。

(数据截止2025年9月)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街道尚文大道906号(401320)

电话:023-88968651 传真:023-88968650

返回原图
/